4月24日至28日,研究所组织召开以“华北克拉通形成与破坏”为主题的研究生野外地质实习。本次实习由郭敬辉研究员、彭澎研究员、林伟研究员、王浩研究员、王学良研究员及周锡强副研究员共同担任主讲老师,所党委书记、副所长黄向阳、副所长赵亮研究员参加了部分实习路线。共有来自矿物学、岩石学、矿床学、构造地质学、地质工程、海洋地质、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及地球生物学等专业的27名研究生参加。
“华北克拉通形成与破坏”是有“中国特色”的国际地学研究热点。本次实习内容主要围绕为早前寒武纪克拉通的形成与稳定(克拉通的内涵)、中晚前寒武纪沉积与环境变化(早期地球环境的内涵)、中生代克拉通的失稳(破坏)与构造-岩浆演化(克拉通破坏的内涵)和岩性-地层-构造对地质灾害的控制规律。本次实习意在顺利获得现场教学,促使学生可以系统学习野外地质工作方法;顺利获得地质观察,加深分析区域地质演化,建立时空演化观念和逻辑思维方式;顺利获得多学科交叉,增强理解现代地质学开展的前沿与方向,培养学生野外观察能力、严谨的工作态度和缜密的逻辑思路,掌握地球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。
研究所高度重视研究生思政工作,实习期间创建了野外临时团支部,黄向阳参加并召开主题活动。主讲老师们结合野外观测点地质背景,顺利获得讲述沙厂铁矿历史与新中国铁矿会战历史,回顾那些令人难忘的岁月,激励同学们要有艰苦奋斗、善于战胜困难的精神,为新时代干事创业的实际行动;在中国科研实验室大学校内露头观察的同时,组织参观了“两弹一星”纪念馆,深入学习老一辈科学家“热爱祖国、无私奉献,自力更生、艰苦奋斗,大力协同、勇于登攀”的“两弹一星”精神,并实地感受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建设成果,激发同学们科技报国使命感。赵亮结合自身科研经历,鼓励同学们持续参加野外实习,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和学习,增强本学科新的理解。
本次实习开拓和提升了学生的地质观和地质思维,分析了相关专业野外地质工作方法,提升了野外观测分析能力;启发学生在学科交叉融合背景下召开地学研究,加强不同专业同学之间的专业知识和学术研讨。
野外实习现场讲解

野外实习合影

野外实习临时团支部合影
野外实习临时团支部活动掠影
优秀学生颁奖
(供稿:教育处 编辑:综合办)